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相关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新冠疫情爆发及持续,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基建加快推进,当前医院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刚性需求大等多种利好因素共同驱动中国智慧医疗进入行业高景气的黄金五年。
2015~2019年,中国智慧医疗年均复合增长率28.3%,按当前的增速保守估计,2025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大关。
中国智慧医疗加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和挑战,如“缺乏顶层设计,复合型人才匮乏,院内院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难,数据质量低、无法最大化利用等”。
基于此,健康界研究院发起《中国智慧医疗2021十大发展趋势预测》研究课题,希望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不同医院等级、不同类别典型医院的走访和深入调研,了解中国智慧医疗当前的建设发展重点,分析总结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预判处于高景气发展期的中国智慧医疗在2021年聚焦的发展热点和趋势。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分析,以期与主管部门、医院及智慧医疗系统供应商等相关参与方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和落地。
中国智慧医疗2021十大发展趋势
未来五年,中国智慧医疗将进入黄金发展时代。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实施元年,中国智慧医疗将重点围绕患者智慧服务、院内院间患者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医疗大数据挖掘、医疗全流程闭环管理、移动医疗、家庭健康、新基建赋能医联体、重点专科信息化、医学信息安全等十大领域进行重点建设和持续完善。
数据来源:健康界研究院
智慧医疗建设案例应用
结合对2021年中国智慧医疗十大发展趋势的预判和排名,同时结合医院在智慧医疗某一细分领域建设成效和前瞻性,我们甄选出部分典型实践案例。
例如集成患者诊疗全流程相关功能于掌上医院APP;为实现真正的跨院区/跨区域患者信息集成、互联互通及共享,助力医联体业务协同实现而进行数字化平台建设;再比如通过医疗大数据挖掘实现全院级的病历主观质控和专科专病病历质控;通过智慧门诊、智慧病区建设实现门诊管理闭环、医疗流程的优化;同时实现临床、科研、教学三重目标而进行影像专科信息化建设,以上这些智慧医疗的布局建设均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通过对其智慧医疗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给读者们思考和启发。
案例应用1:“诊前、诊中、诊后”患者就医全流程优化管理。
诊前:面向患者端的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掌上医院APP,可满足患者在线咨询、预约挂号、一键缴费等功能。
诊中:主要包括智能导航、智能提醒及智能医技检查预约。其中,智能提醒使用频率较高。智能医技检查预约平台是目前医院建设发展重点。结合院区面积大、病人多的现实情况,医院向患者提供智能预约服务,结合所有检查排队人员情况、病人自身身体状况智能推送合理预约方案,优化检查流程。
诊后:主要包括自助打印、诊后随访等。针对自助打印上线病历自动归档系统,患者可以实现自助打印。其中,住院病人,在病历提交后,会在手机上获得自助打印提醒。诊后随访系统可实现患者对就诊所有环节满意度评价。
案例应用2:跨院区/跨区域患者信息集成,互联互通及共享。
整理的案例医院中,跨院区/跨区域患者信息集成,实现医联体内信息互联互通及共享、业务协同及医疗大数据挖掘利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医院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智慧医疗建设应用:
1、资源共享数字化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建设,可以帮助实现两个目标:(1)卫生系统数据共享。汇总医院大数据,为医保局、信保局、卫生局、康复中心等提供医院服务相关数据;(2)医联体集团内部资源信息共享。
2、远程会诊平台。目前处于屏幕共享级别,属于医疗设备之间联动的远程会诊。如心电超声远程会诊中,通过5G将超声、CT图片等文件直接输出到大屏幕和平板上,形成三维重现和医生之间音视频的对话,实现远程指导会诊。
3、 影像诊断平台。一是指跨院的影像信息共享;二是指跨院资源共享,直接为医联体成员医院提供影像诊断服务(限于医联体内医院机构),实现影像诊断协同。
案例应用3:医学大数据挖掘之AI影像辅助诊疗
医院在影像流程中可以引入很多基于自有数据训练的AI模型,包括:前列腺癌的模型、前列腺体积、良性病变、囊肿、有没有出血、增生等,均可整合在流程当中,实现统一的处理并同步输出结果。当不同的序列步入不同的模型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包括:各种定量的数据、定性诊断的数据、前列腺癌的位置等AI检测结果均可自动填写到报告中最后生成给病人的报告。
案例应用4:医院全流程闭环管理
实现门诊管理的闭环:智慧门诊。智慧门诊建设是对门诊流程的延伸拓展,通过与HIS、LIS、 PACS、EMR等系统的对接,贯通门诊全预约、医技预约、支付管理、互联网医院等系统。
通过对门诊诊前、诊中、诊后的流程优化管理,结合“互联网+”技术提供多渠道就医、多元化结算的方案。跨系统融合解决门诊管理中患者预约、就诊、分诊、导诊、排队、叫号、结算等各环节痛点,大幅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高医护接诊效率。各相关系统是一体化架构设计,数据互联互通,为医院打造门诊管理全生态闭环解决方案。
实现医疗流程优化:智慧病区。参考国家对护理管理规范标准,结合医、护、患实际需求及医院信息化现状,以优化患者住院流程和住院体验,减轻护士非护理工作量,方便医生开展临床业务为中心。
系统与EMR、HIS、质控、护理管理、查房、支付等多系统对接,结合数据库、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通过软/硬/网的深度集成融合开发,实现高效的智慧病区一体化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住院运营管理流程的优化,提高病房运营效率。
案例应用5:医学影像专科信息化助力医院实现临床、科研、教学三重目标
针对于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型医院,教学、科研和临床是医院的任务。基于以上三重目标,打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智能化临床双创实验中心。
教学方面以三维影像后处理平台为基础,设计课程,进行图像后处理及医学影像数据深度挖掘方面的教育。
此外,这种教学不仅仅针对在校的学生,也针对已经进入临床工作的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为其提供培训,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能,从而帮助他们把临床诊疗工作做得更好。
临床诊疗方面提供多模态影像的高级可视化处理和疾病影像特征挖掘、病灶的纵向追踪及高级特征描述功能,辅助临床医生基于影像,做出快速、精准的临床诊断决策,规划个体化治疗方案,跟进疾病治疗;另一方面,提供平台,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通过远程影像、远程诊疗等形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中国智慧医疗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看清当前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现状、了解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与挑战,医院信息化建设才能更有的放矢。
在医院智慧医疗顶层设计及建设布局中,供应商前期参与咨询及战略构建的探讨,并在方案落地执行和后期项目运营中持续给予专业服务支持,即“服务引领、贯穿始终”的理念及合作模式越来越受到医院的推崇,医院联合专业的供应商将是为智慧医疗铺出更好的道路。